
登山是一項勇敢者所進行的探險活動,是人類向更快、更高、更強方向發展的進取精神的體現,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積極向上的表現。
這部中國山友“拼了命”拍攝的攀登珠峰電影,期望得到大家的支持!
攀登就如同人生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珠峰”
只要有一顆攀登的心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生活中的
“珠峰隊長”
Climbing is like life
there is a Mount Qomolangma in everyone's heart
as long as you have the determination to climb
everyone will be " the Captain of Mount Qomolangma "
大家好,我是川藏隊創始人蘇拉王平。
認識我的山友朋友們應該知道,作為一名藏族人,言語表達確實不是我的強項,只有大山才是我熟悉的地方。所以第一次用文字的方式跟新朋老友見面,多少還是有點緊張和生疏,望大家見諒。
我從事登山這項戶外運動已經21年了。在兩年前,我終于實現了登山以來最大的夢想——帶領一群普通人登頂珠穆朗瑪峰,做一次“珠峰隊長”,圓夢“8848”!

兩年前那次登頂,我和團隊的兄弟們還達成了另一個幾乎不可能實現的夢想:用影像記錄我們登頂珠峰的全過程,拍出一部最真實、最完整的珠峰紀錄片。
這部我們“拼了命”拍成的電影,終于要上映了。
我出生在四川省阿壩州黑水縣三奧雪山腳下八家寨,那個僅有8戶人家的山寨近乎與世隔絕,寨子里的人平日的經濟來源僅靠產量不高的坡地及放牛放羊和挖草藥。
在那個年代,山寨里的孩子們幾乎很少正經八百地上過學,很小就成了“放牛娃”。幸運的是,我的父親是一名公務員,9歲時被父親帶去了縣城讀書,直到中專畢業。
成為一名公務員,平淡安穩地度過此生是父親最期望我走的路。然而,我的命運卻因從小陪伴我的大山而發生了轉折。
▲這是我兒時放牛放羊的地方——八家寨和三奧雪山~
這是我第一次見識到專業的“登山”。我突然意識到,雖然我從小就在這座山上放牛放羊,但我從未真實認識過這座養育我的大山,原來靠山吃山,還有這樣一種我從來沒見識過的方式。
也因為這次偶遇,開啟了我的攀登之路。
▲在我的年少時,因為放牛放羊我無數次攀爬過三奧雪山。但是這是第一次跟著專業的攀登者,使用專業的攀登裝備登頂三奧雪山。
半個月后,馬一樺在成都的商業登山公司向我發出邀請,希望我加入他們,懷揣著滿腔赤忱,我走出了大山。
2003年8月,我跟隨美國人曾山、馬一樺等人,向當時還沒有中國人登頂過的幺妹峰出發。
被稱為“蜀山之后”的幺妹峰,是一座陡峭的刀尖狀的冰巖混合型山峰,險峻讓人不寒而栗。加上選擇季節不對,落石不斷,讓我們一行人吃盡苦頭。
上升到海拔5800米左右的那一日,直到下午6點,我們還在冰壁上掛著,風雨交加,找不到營地。最后只能在裂縫和巖石中勉強度過一晚。那一晚,巖洞不停滴落的雪水,浸濕了睡袋,幾乎凍傷了手指,卻依然沒有澆滅我心頭的熱情。差點凍死的一次攀登,最為艱苦,卻也讓我學習到了最多的攀登技術。

▲2001年-2003年最初學習的日子。
我的這些藏族伙伴們和我一樣自小生長在雪山下,有著城里人所不能比擬的強大體能天賦和地形熟識度,以及靈敏的反應力、判斷力,只要把登山技術以及服務意識培養起來,他們就是最優秀的高山向導。國內雪山資源最豐富的除了西藏就是四川,西藏有代表國內最高攀登水平的藏隊,然而當時的四川卻還沒有類似組織。
我要成立一支四川的“藏隊”。
敢想敢干,2003年10月,我帶著和我一起長大的6個兄弟就此成立了川藏隊的前身——三奧雪山協作隊。
▲川藏隊的前身—三奧雪山協作隊。
更大的壓力,來自家人的不支持。公務員出身的父親,無法理解我的選擇。怕90高齡的奶奶擔心,我更是從不敢提登山的艱險。
▲盡管過程如此艱難卻依然沒有澆滅我心中的熱情。
2005年8月,我把目光投向了邛崍山脈最昂揚的山峰——婆繆峰,想要證明川藏隊的實力。
▲婆繆峰
婆繆峰是一座美麗的令人畏懼的錐形山體。1400米的攀爬繩距,迷宮般的路線,沒有水沒有宿營地,變幻不定的雹雨,幾乎無法攀登。因為買不起裝備我和另外兩個兄弟,為了完成這場高海拔的大巖壁攀登,只得穿著軍用膠鞋就踏上了這瘋狂征途。
在歷時整整5個晝夜后,我們終于成功登頂婆繆峰。因為這一場驚心動魄的攀登,因為年輕和熱血,川藏隊終于在登山圈站住了腳。
今年是川藏隊的第19個年頭,川藏隊從最初的7名隊員發展為55名具有高山向導從業資質的藏族協作隊員和10余名工作人員。我也算是兌現了我當初對小伙伴們的承諾:通過登山,不少隊員已經開上了越野車,有的還在都江堰買了房子。
2013年-2014年川藏隊連續舉辦3次愛山環保公益活動;2017年-2019年連續三年舉辦全國知識巡回分享會,每年要跑幾十座城市,就是為了向更多的人普及科學正確的攀登知識。
可我漸漸意識到,只有語言和圖片,很難完整還原整個雪山攀登過程以及壯闊美景,唯一的方式就是用影像記錄下來....

▲開始嘗試用影像紀錄雪山
我開始在每次登山時把登山過程記錄下來,從最早用DV拍攝,到認識了電視臺記者后跟他們學習專業經驗,又花錢購買了一臺190專業攝影機。每次攀登,我們都會拍攝并制作紀錄短片送給隊員。2008年,我把攀登雀兒山的全過程用影像記錄下來,制作成了45分鐘紀錄片《雪山雄鷹》。
▲川藏隊拍攝自制的雀兒山攀登紀錄片。▼雀兒山
在這個過程中,我萌生了“電影夢”——
那就是,把真實的雪山攀登記錄搬進電影院。讓這個小眾、鮮有人知的冰雪運動讓更多人看到。
然而,這個想法并沒有得到太多人的支持,很多人甚至覺得是天方夜譚。都認為專業跨度太大,而且拍一部紀錄片花費巨大,弄不好就是傾家蕩產。面對很多朋友對我的電影夢一笑了之,我也沒有氣餒,默默開始了長達數年的認真準備。
最難的還是培養高山攝影師。請專業電影導演和攝影師跟拍攀登全程肯定不現實,而且專業攝影師很難在高海拔惡劣地形和氣候下完成開機拍攝,所以我就想在川藏隊、在協作隊員里培養自己的高山攝影師。
剛開始的時候,我和羅日甲兩個人承擔每次攀登過程中的拍攝任務,然后回來觀摩和學習各種拍攝手法和鏡頭語言,邊學習邊實踐邊提高。我們的“老師”就是國外優秀的攀登紀錄片、探險紀錄片。
現在,川藏隊內已培養了近10位可以在高海拔雪山攀登中拍攝的高山攝影師,其中還有4名無人機航拍手。
▲2018年川藏隊特意請了戶外攝影經驗豐富的老師,組織了針對平面攝影和視頻拍攝的內部培訓。
2014-2015年,團隊參與由趙漢唐執導,趙漢唐、江一燕主演的極地探險電影《七十七天》拍攝,該片也被稱為“國內史上最高難度的電影”,大部分外景拍攝點位于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的羌塘無人區,著名導演徐崢感慨道:“這樣不惜性命地去拍攝電影,現在已經很難看到了?!?/span>
2018年,我帶領來自全國各地的六名登山隊員第一次邁出國門,成功登頂世界第八高峰——馬納斯魯峰,正式開啟了川藏隊8000米級雪山攀登之路。
根據此次攀登過程拍攝制作的紀錄片《馬納斯魯》,通過線上放映后,獲得了山友和影視圈專業人士的高度評價。
▲紀錄片《馬納斯魯》▼馬納斯魯大本營
2020年,川藏隊拍攝制作了系列攀登教學,線上免費觀看視頻,讓更多的山友做到“心中有數才出發”。
▲《川藏隊攀登大講堂》
從電影“小白”,到參與各大戶外電影、紀錄片的專業拍攝。我和我的草根團隊經過十余年學習和成長,離我心中的珠峰夢和電影夢,越來越近了。
▲▼2019年川藏隊珠峰攀登照▲▼2019年川藏隊珠峰攀登照
不怕大家笑話,為了激勵自己和團隊完成世界最高峰攀登的夢想,我想盡各種辦法把自己手機、車牌尾號都變成了“8848”。
2019年4月8日,我作為隊長,帶領8名登山隊員和川藏隊7名高山攝影一共15人組成的珠峰登山隊+珠峰攀登紀錄片攝制組,從成都出發前往尼泊爾。
經歷了40多天的艱難攀登,成功避開了珠峰大堵車,于5月15日全員登頂并安全返回,成為當年全球第一支登頂珠峰的隊伍。
▲一群中國普通人登頂珠峰
川藏隊另外6名高山攝影師身兼高山攝影和高山協作,海拔8000米以上堪稱生命禁區,航拍手只有不戴手套冒著雙手被凍傷截肢的風險才能精準操控無人機,并且這個區域電池耗電量特別快,一塊電池飛不了幾分鐘,所以高山攝影師除了背負足夠的氧氣之外,還要額外背負幾十塊備用電池,等于全程負重攀登。
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將珍貴的珠峰鏡頭多角度全方位完整地記錄了下來,拍攝的有效素材長達21小時,無人機最高起飛海拔達到了8800多米。
▲2019年川藏隊珠峰攀登照
我們無意中也創造了一項世界紀錄:人類第一次用無人機全程拍攝珠峰。第一部在8480米以上最高海拔完成無人機起飛航拍的電影。
當看到攀登前和攀登后的照片對比,我自己都嚇了一跳,整個人瘦了一圈,像變了個人一樣。
“這個過程很難再被復制,甚至讓我們重來一遍都不可能?!泵慨敾貞浧饋?,我和隊員們都會這樣感慨。
2019拍攝珠峰回來以后到2022年,我一直在為這部《珠峰隊長》紀錄片奔走...
我帶著素材去了北京,至少跟15家以上的影視公司和導演面談,可是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想法,每個投資人也有自己的商業需求,跟我最初做這部片子的初心背道而馳。
經過這么一輪碰壁之后,我仔細想了想,畢竟這部紀錄片真實的記錄了我和山友們的攀登情懷和夢想,是冒著生命危險拍回來的,無論怎樣都不能背離大家的初衷。那就靠我們自己的力量來完成吧,哪怕是砸鍋賣鐵,哪怕最后為情懷買了單,也值得。
前期的拍攝籌備工作已幾乎用盡我所有的積蓄,2020年,疫情持續肆虐,川藏隊的登山業務大范圍收縮,失去絕大多數收入來源又要承擔員工工資,為了給《珠峰隊長》后期制作輸血,我只得打了家里房子的主意。
攀山影視的兩位同事吳曦、母鑫楊,雖然履歷上還沒有在業界叫得響的作品,也算是影視圈的“草根”,但作為科班出身又在川藏隊工作了五六年,平時也保持了較大的閱片量,所謂英雄不問出處,缺少的正是一個好的平臺和出道的機會。
于是我決定,吳曦擔任影片的后期導演,母鑫楊擔任剪輯,我來負責整體,我們一群平凡的“草根”就這樣陷入了漫長且艱辛的不平凡追夢過程之中。
我和我的整個團隊只有一個想法:不保證所有人喜歡,但必須要做一部真實反映國內民間登山運動的紀錄片。
欣慰的是,我們的作品,在送審的過程中,得到了一路肯定——
阿壩州州委、州政府看完后說,一定要把這份感人的家國情懷、勇攀高峰、不怕艱苦的精神傳遞出去,《珠峰隊長》一定會吸引更多人了解冰雪運動,喜歡上冰雪運動。
▲在珠峰頂峰祝福祖國。
影片在2021年6月28號送國家電影局終審,一次性通過內容審查,順利拿到了“龍標”,《珠峰隊長》終于算得上一部真正的電影了!

▲《珠峰隊長》后期制作主創,一部真正的草根追夢紀錄片。
《珠峰隊長》——這部真實記錄登頂珠峰全過程的紀錄片、這部屬于我們山友自己的電影,終于要正式登上大銀幕,和大家見面了!
▲我們自己剪輯的電影預告片
我們最終選定的發行方,是一直專注紀錄電影發行、在行業內有著很高美譽度的大象點映。這兩年,我觀察了他們發行《棒!少年》《九零后》的全過程,被他們的死磕精神感動,這兩部紀錄片席卷全國的影響力,也給了我很大的信心。我相信,我們可以和這個團隊一起,帶著《珠峰隊長》攀上新的高度。
再過十幾天,《珠峰隊長》將通過各大媒體正式宣布定檔,正式踏上公映之路。
去年年底,大象點映組織了《珠峰隊長》內部試映會,第一批觀看這部電影的觀眾,給出了讓我熱淚盈眶的反饋。有觀眾認為這是一部熱血的電影,“讓我們看到平凡人也可以有巔峰夢!”
有人從電影中感悟到了深刻的哲理,“真正的泯為眾人,并不是日復一日做著枯燥的工作,而是內心沒有了堅持,沒有了夢,沒有了奔頭??纯催@部電影,多少平凡的人,在追求著堅持的意義,并在不斷的堅持當中,找到活著的意義?!?br />
有許多感性的觀眾說,他們在電影情緒到達高潮時都忍不住流下眼淚,“這就是真實的力量??!”
更多觀眾沉醉在這部電影的獨特氛圍中,稱贊電影“風景非常美,是一部戶外大片”,讓他們更加嘖嘖稱奇的是,“看電影的時候,好像真的在珠峰,跟著一步步登上峰頂?!?br />
雖然《珠峰隊長》沒有明星光環和“大片”特效,電影里沒有一個名人,講的只是一群追求夢想的普通人挑戰自我、超越極限的故事。
但我堅信,《珠峰隊長》的真實,能帶來最震撼人心的力量與啟發!在極端環境下,一群普通人迸發出的能量,一定能感染所有觀眾;我也希望不了解登山的觀眾,能夠通過這部電影開始了解登山、了解珠峰。
去年,夏伯渝老師的紀錄片《無盡攀登》上映。同樣是攀登珠峰的題材,團隊有多拼命、夏老有多不容易,我在看電影的過程中完全能感同身受。然而,當我推薦山友們去支持這部電影時,很多山友卻告訴我,他們找不到電影的排片,想看都看不到了。這無疑對山友來說,還是對用心拍攝制作的團隊來說,都是一種遺憾。
我就在想,我們山友自己的電影,是不是應該團結起來,帶上家人朋友一起去看,把看電影當成一次山友們的聚會、戶外運動愛好者的聚會。
而《珠峰隊長》是我和整個團隊前后準備10年、“拼了命”才換來的心血之作。
對我來說,這一次《珠峰隊長》全國上映,就像是又一座8848的山峰在等著我們一起去攀登。過程一定很難,而且可能是我想象不到的難。
但我相信那句登山界的老話——無高不可攀!既然登上過世界屋脊,就不怕任何挑戰。曾經磨難,百煉成鋼,凡此過往,銘記于心。
川藏隊十五周年的時候,我辦了一次慶典大會,主題是感謝,“謝山,謝水,謝兄弟!”從籌備到拍攝,《珠峰隊長》也得到了很多兄弟朋友的關心和支持。
我知道很多朋友也一直期待著它的上映。在《珠峰隊長》這趟未知的公映旅途上,有山、有水,現在我也邀請大家加入我,和兄弟,一起出發!
蘇拉王平
2022年2月10日
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