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第二高峰-中山峰考察報告
2021年08月27日 所屬:活動直播
考察山峰:中山峰,海拔6886米
考察目標:
1、中山峰喜馬拉雅式攀登活動開展可行性報告
2、冬攀中山峰
考察背景:
2020年6000米級雪山雀兒山、阿尼瑪卿相繼關閉讓原本緊缺的、可攀登的6000米雪山突然僅剩青海玉珠峰,加速了四川的登山戶外公司開發新山峰的進程,各家開始在貢嘎山區尋找新的可供商攀的山峰,如:金銀山、勒多曼因等。
川藏隊則決定考察中山峰。其實早在2010年川藏隊就在此區域進行過冬季山峰考察,同時它作為四川的第二高峰海拔為6886米,進山口離成都約5小時的車程,進山前后勤補給方便,于是我們決定前往考察。
根據網上現有資料預估中山峰攀登難度不小,中山峰攀登海拔高差高達4500+米。
攀登海拔高差說明書:起算起點選擇了山峰進山前最后一個補給點(或有固定服務點)或交通工具終點的海拔;最高點為每座山峰的頂峰海拔。雀兒山4020米-6168米;田海子4200米-6070米;玉珠峰5050米-6178米;珠峰南坡(gorakshep)5164米-8848.86米;中山峰2356米-6886米。
這就意味著我們可能會面臨長時間、遠距離運輸和攀登,而且正值冬季,于是派出川藏隊部分精兵強將包括攀登隊長、航拍手、高海拔攝影等10名體能強悍、綜合能力優秀的隊員組建了這支考察隊伍。
攀登隊長:三基木
攀登隊員:三郎仁青、澤東作、恩波、阿基、秋足、蘭卡羅爾日、蔣楊、澤郎扎西、澤勇
攀登日期:2021年1月13日-1月18日
山峰簡介:中山峰,海拔6886米,東經101.9度,北緯29.7度,位于四川省瀘定縣境內。
中山峰是海拔7556米的“蜀山之王”貢嘎山山區的第二高峰,西南距離貢嘎主峰6公里,其西側大約1.5公里處還有一座標高6652米的衛峰(該山峰2010年冬季由川藏隊嘗試攀登并命名為貢子峰)。

(圖片來源網絡)
山峰攀登歷史:
1981年6月,瑞士AACZ首登中山峰。
2017年11月13日,自由之巔團隊攀登中山峰,在海拔5900米處下撤。
2019年4月,蘇榮欽、劉峻甫、Nate等攀登中山峰,在6350米處滑雪下撤。
2020年10月31日,高立登頂中山峰,系國人首登中山峰。
攀登日程:
在川藏隊辦公室由蘇拉隊長主持召開了中山峰考察隊出征會議,明確考察任務與安全要求,同時分配每一位攀登隊員的考察任務。
我們一行10人共兩臺車,從成都出發一路西行,這是我這一年來第一次出發攀登山峰,理應很激動,因為整個一年兩點一線的日子確實讓人想進山透透氣。
但是一路內心很平靜,駛入二郎山隧道,從陰沉濕冷忽然明朗地來到瀘定,一路馳往磨西鎮,今日車程約286km,用時不到5小時。
這里是我們進山前最后一個補給站,我們來到當地客棧,在攀登隊長三基木的帶領下再次檢查和重新分配物資。因為我們沒有后勤團隊,所以需要依靠自己完成所有物資運輸。

除了高山帳篷、地席、攀登繩、爐具、攝影設備等以外所有物資人均一份,川藏隊向導使用的凱樂石定制款100L的大背包主倉塞得滿滿當當,外掛系統也全部用盡,除開睡袋的重量已達到65-70斤不等,還有最重的高山帳篷、攀登繩等需要運輸,最后我們聘請了當地一名背夫分擔了3頂帳篷。
早起,遠看愛德嘉峰聳立在星辰大海中。一輛皮卡滿載我們的背包,兩輛車開始進山。來到礦泉水廠,背上大背包互相拍一拍底部積雪,走過寒氣逼人的鐵索橋,大家順利翻過一個滑坡路段。

接下來在樹林里穿行,被積雪壓彎的樹枝只能繞行或者鉆出去。我們的背包尺寸實在超出我們頭部太多,鉆樹林就成了一道道難關,或低頭、或彎腰、或趴下。
總算來到了河溝里,我們沿著陰冷的河溝一路向上,坡度越來越陡,積雪越來越深,兩岸是懸崖峭壁,松軟的積雪路向前邁一步滑一步,嚴重降低了我們的行進速度,加上積雪或齊腰或齊膝,在有臺階和較陡的路段不得不開啟四驅模式。
他們在隊首輪流開路,我走在隊伍最后一路追趕,感覺走不出這條河溝。下午積雪變得沒有那么深了,但松軟的積雪依然控制著我們的行進速度。
天色漸漸暗下來,我們在離原計劃牛棚約200米海拔的木屋過夜。飯后三基木隊長向蘇拉隊長做了匯報,我們早早入帳休息,能夠平躺休息已經成了我們最大的安慰。

1月15日:木屋——牛棚+
在一身酸痛中快速起床,由于昨天的路段給大家狠狠上了一課,我們一早就在商量今天的路線該怎么走,因為今天有兩條路可選。
經過一番討論后最終我們還是選擇和昨天一樣的策略,正如我們預料那樣艱難,我們整整用時4小時才到達牛棚。

蘭卡用無人機查看前方的路線,發現在更高處是金黃色的草甸,這是喜訊呀!三基木隊長立即宣布,今天的目標超過牛棚。
牛棚往后有少部分路段較平緩,除了偶爾會遇到一些深雪,以外都容易太多了。后大半部分是陡坡不過沒有積雪,我們的行進速度明顯快了很多。扎營的地方沒有雪且被我們平整過,今晚可以睡個好覺了。

1月16日:牛棚+——C1
在頭燈下做早餐,只想喝一口熱氣騰騰的番茄湯開胃。高海拔食欲不振絕對不是什么好兆頭,我強迫自己吃了一碗方便面+辣白菜。
三基木隊長一聲令下“出發”,我們背上大背包繼續出發,一路陡坡,肩帶吱吱作響,今天我的速度變得更慢,只有在他們休息時才能追上大隊伍。

中午我們翻上眼前的第一個大陡坡,正所謂望山跑死馬,就在眼前的大平臺(冰川觀景臺),我們足足花了約3小時,14:56才到達。
眼前的冰川太震撼了,超大面積冰塔林、藍冰……我卸下大背包,此時身體無比的輕盈,大喊一聲“啊…”,心情無比的舒暢。我感覺到激動的心跳已經超過了負重爬坡的難度。對眼前這一望無垠的冰川所有人都贊不絕口,如果能在此處扎營該是多么美好的決定。

考慮到扎營時間尚早,我們繼續前行。此時已沒有了高山草甸,全是碎石路段,不過這不是最難的,只要腿腳利索,一點碎石路段還是比陡坡好走。右邊是懸在頭頂陡崖,左邊是白里透藍的冰川。
走著走著鼻孔里的空氣越來越涼,陽光已漸遠,是時候該扎營了。我們用冰鎬在營地旁鑿開取水口,這樣我們能快速用上晚餐。
這里連體羽絨服并不是8000米的專屬,我們在5000+米穿上連體羽絨服,在夜幕下、冰川旁吃著有點倒胃的方便面,夾點辣白菜才能勉強咽下一口,懷念熱氣騰騰的米飯和番茄牛腩。仁青隊長的番茄醬又被煮上鍋里,在磨西鎮買的15個大鍋盔終于在今晚全部吃完,滿足的可以睡覺了。
三基木隊長向蘇拉隊長報告行程,我們得到通知,今晚和明天,有雪且風速很大,后天風速還會加大。
我們集中在一起開會,經過商量之后,我們一致贊同三基木隊長的決定:明天繼續前進,完成首要考察目標。
晚上帳外飛雪,沒有睡意的我和三隊閑聊,結果四頂帳篷都還沒有入睡,我們開始聊這雪會不會下整夜,聊著聊著睡著了。
早餐簡單喝了點麥片,啃了幾片肉,灌好熱水我們繼續出發。原本還算好走的碎石坡披上一層雪,這無疑是雪山上該有的美景。
但在腳下卻像是抹上一層油,仿佛又回到了第一天踩一腳滑一跤的狀態。更要命的是如果滑倒,撞傷幾乎不可避免,謹慎的腳步小心地移動著。
來到冰川旁我們換上冰爪,從此一馬平川,我們有序行進在冰川上,這里有足夠的空間練習冰坡行走、結組行進。

后來原本風平浪靜的節奏被天氣預報預言成真,此時風聲猶如排山倒海般在高處呼嘯。我們停下腳步,屏住呼吸,風聲越來越大、越來越近,它終于還是來了!我們趴在原地不動,待風速轉弱瞬間我們放飛無人機繼續查看前方的路線,遠方高處云層形成了一堵墻擋住了我們的去路。
隨后向成都匯報已完成的工作內容和現場情況,我們得到“如果情況允許就等天氣嘗試沖頂,否則下撤”的命令。
我們找到一處凹地避風,坐在背包上商議是否繼續前進,已經到了這個位置,繼續前進明天就可以嘗試沖頂,現在放棄實在可惜。
但大家都很冷靜一致,對風速的擔憂很大,因為在慕士塔格峰領教過暴風雪的威力。何況天氣預報顯示的風速是它的兩倍之多,現在5000+海拔面臨如此的暴風雪,更高海拔不可想象。所有人一致認為風速過高放棄沖頂,平安回家才重要。
三基木作為本次的攀登隊長不得不做出最后的決定“考察內容已完成,天氣風速太高我們就不去沖頂了,下撤!”在暴風雪中蔣楊架起三腳架,其余人站隊形,拉橫幅拍照合影。

在仁青隊長一句“山永遠在這里,我們下次再來”的安慰下我們轉身背對著那堵高高的云墻,在亂風飛雪的護送中踏上回家的路。
17:00左右到達昨晚的營地才發現今天其實前進了很遠的距離??赡苁墙裉煳M了太多的冷空氣,快速扎營后鉆進睡袋里啃了兩口面包休息。
天微微亮,我們起床收拾營地,目所能及的山峰上像是在歡送我們下山,風聲狂歡,雪花飛舞。我們又背上100L的大背包,一路下撤到牛棚之前還算順利。
“上山容易下山難”適用于牛棚到木屋這段路,我們改走當初沒有選擇的那條路(牧道),萬萬沒有想到這段全是下坡的路,積雪更深,齊腰深是常規,讓人走下坡還喘不過氣,下坡的速度不比上坡的速度快多少,唯有少休息多走路才是正道,回想當初我們的選擇才是正確決定。
終于17:00左右我們陸續到達礦泉水廠,我們全隊平安歸來,冬攀中山峰已按下暫停鍵。坐在回客棧的車上,惟愿今晚的溫泉能洗去一身的疲勞。
后記:
走過許多次6000米最美山峰-雀兒山冰川;到訪過慕士塔格峰那片冰塔林;仰望過昆布冰川的高高冰墻;爬過巨大的洛子壁冰壁。
回想初訪中山峰冰川觀景臺那個神仙地方的那一瞬間,我們被它深深的吸引住,到底是眼隨心動還是心隨眼動已不得而知,但中山峰的冰川足以讓人震撼千百次。

回到成都就“關于中山峰攀登活動開展可行性”進行了一個下午的會議,得出結論:可以開展,但是需要投入N多人力物力和時間。
經過團隊自我評估,我們有能力和信心開展遠距離、長時間、高強度攀登服務,繼續為廣大山友提供雪山攀登保障服務,力爭協助更多的山友站在四川第二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