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兒一起攀登雀兒山?、?/p>
2017年09月15日 所屬:登山文化
緊接上部,開啟全新的征服之旅!
雀兒山從大本營到頂峰之間落差有2100米,一路要沿著一條從山頂蜿蜒而下的冰川往上攀登,中間設有C1、C2、C3三個營地。第一天的行程,是從海拔4000米的大本營上升到海拔4850米的一號營地。女兒很興奮,遠遠的走在我的前邊。
從大本營出來,走出草灘穿出灌木林后,要爬一段長長的亂石坡。
冰川融化的千百條細流在斷崖上匯成了一道奔涌而下瀑布。
一號營地就建在冰川旁邊的石坡上,在這里想找一塊平整的地方扎帳還真挺不容易,曾在微信群里看到過一段視頻,幾名川藏隊的協作在奮力推拉一塊大石頭。為了我們能順利登山和有一個舒適的休息環境,他們做了非常多的前期準備工作,據說建在一號營地的球形星空大帳重量就有六百公斤,都是靠人一點一點背上來的。
營地邊上相距幾十米就是冰川,我們明天往后的行程都是要在這冰川上行進了。因此,到達一號營地之后,經過短暫的休息,我們穿上沉重的高山靴,登上冰爪,拿起冰鎬,到冰川上進行了2個小時的冰上行走和攀登、下降的訓練。
一號營地的晚餐竟然是臘肉火鍋,這伙食真是太贊了!
8月8日上午十點半,繼續啟程向海拔5300米的二號營地攀登。與第一天不同的是,由于今天全部是在冰上行走,而且要穿越密集的冰裂縫區,所以隊員們要結組行進,11名隊員分成了三個組,每個組的幾名隊員之間用長長的登山繩連接起來,兩名協作在每個組的兩頭,相互之間提供保護。
收拾妥當,整裝待發。
冰川下緣的冰層沒有想象中的那般晶瑩剔透,經年風雨的沖刷使冰川的表面覆蓋上了一層泥土的顏色,與周邊巖石的顏色相差無幾。
剛從C1出來時冰川相對比較平坦,上邊布滿了龜裂的溝痕,不時有蜿蜒的溪流橫亙在前進的路上,需要縱身躍過。
仁青隊長不停的跑前跑后為我們拍照攝像。
繼續前行,冰川開始逐漸向上隆起,形成各種各樣的褶皺和裂縫,這是我們行程中最危險的路段,我們要小心的繞過一個又一個或明或暗的裂縫,有的地方,只能從冰裂縫上覆蓋的薄薄的冰層上快速通過。
在女兒腳下,就是一個暗的冰裂縫,覆蓋在上面的冰層很薄,已經被人踩穿了兩個洞,從洞中可以看到深深的裂縫底部犬牙交錯。小心翼翼的走上去,大氣都不敢出,感覺腳下的冰雪隨時都會塌落。
過了這片冰裂縫區,海拔已經上升到了5100多米,前邊的路開始變得平緩了一些,都是連綿的雪坡。
經過5個多小時的艱難行進,到達了5300米的二號營地。
協作們已經為我們搭好了營地的高山帳,伙房也建起來了。
盡管已經累得渾身散了架,但仁青隊長一再提醒這時候不要躺到帳篷里去睡覺,而是坐在外邊多喝水,堅持到晚上十點半再回帳睡覺,否則睡太早夜里醒了會很難受,甚至會影響第二天的攀登。
在帳篷外邊無所事事,便拿起相機東拍西拍。在這里已經可以清晰地看到雀兒山的頂峰,它時而從云中浮現,時而又躲入一片陰影中,一條雪地里踩出的痕跡,蜿蜒指向頂峰的方向。隊長指著遠處像一堵墻一樣的雪壁說,那是我們明天將要攀登的地方。
晚餐吃的是方便面,雖然簡單,但吃得很香,連湯都喝的一滴不剩。
太陽漸漸隱沒在遠山的云霧中,但時而又掙扎著探出頭來,把天上的云染成一片緋紅,我們祈禱明天太陽升起的時候,好天氣能眷顧我們后面兩天的行程。
一早爬起來想看日出,想拍日照金山,可惜伸出頭來向帳外一張望,看到的是滿天陰云。
上午10點,天漸漸有些放晴,我們整理好行裝踏上了第三天的行程。今天要上升到海拔5750米三號營地,最大的挑戰,就是要攀上一段落差高達百米的冰壁。
冰壁就在眼前了,攀上去,就到了C3營地。
剛開始的坡度還不算太陡,腳下也是松軟的積雪。
越往上坡度就越陡,腳下的積雪也變成了硬冰,打鎬、踢冰都非常吃力。每往上爬兩步,就要大口的喘息半天,掄冰鎬的手已經掄到發軟,掄好幾鎬才能吃住冰保持身體的平衡。仁青隊長看我實在爬不動了,派協作下來接應,他們把自己身上的安全繩和我的連接在一起,走在前邊拉著我一起往上爬。
終于爬上來了,C3營地就在前邊不遠的地方,但感覺身體已經透支了,雙腿發軟幾乎邁不動步,一步一挪的掙扎到了營地,一頭扎到帳篷里一動也不想動了。女兒老是喊冷,我知道這是體力透支所致,給她捂上羽絨服睡袋什么的,趕緊喝點熱水恢復體力。
女兒終于緩過精神,又坐到外邊來看風景了。
在5700米的高度,周邊的群山多已在我們的腳下,一眼望去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
明天就是最后的沖頂了,距頂峰只剩下400多米的高程,但明天是最艱難的一天,不僅還要攀登一段更為陡峭的冰壁,而且登頂后還要一路下撤2100多米高程返回到大本營,這對我們的體力和意志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夜幕漸漸降臨,今天晚上需要早點休息,明天凌晨就要起身,開始漫長的一天。
8月10日凌晨,一點半就被隊長挨個叫了起來,把這次帶來的所有保暖的衣服都穿在了身上,一出帳外,迎面而來的是密集飄落的雪花,天公真不作美呀!但我們已經顧不上這些了,什么樣的天氣也不能動搖我們登頂的決心。協作們已在忙著燒水、做飯,早餐是燕麥粥和一個雞蛋,我們給保溫壺里加滿了水,2點半鐘,全隊結好了組陸續出發,向著頂峰前進。
頭燈發出的微弱光線在茫茫黑夜中只能照亮身邊十來米范圍內的景物,我們也分辨不出黑暗世界里是否還隱藏著什么危險,只顧埋頭盯住前邊人的足跡往上爬。陡峭的雪坡不止一個,幾次我們都以為已經在爬傳說中的那個大冰壁了。
終于來到了最后的一個冰壁,它落差有70多米,但坡度有50-70度,仁青隊長告訴我們,爬上去頂峰就到了。順著崖頂上垂下來的的繩索,咬著牙一點一點往上爬我走在全隊的最后邊,前邊隊員打鎬踢冰帶起來的碎冰像雨點般的往下落,砸得我頭盔噼啪作響,記起訓練時隊長說的,爬冰壁的時候千萬不能抬頭往上看,于是埋頭向上,也不知道爬了多久,終于爬上來了,而這時,天已開始發亮。
爬上冰壁,到山頂還要橫切過一段二十多米長的冰脊,不到一米寬的冰脊,兩側都是峭壁,走起來確實有些讓人膽寒。好在有路繩的保護,一鼓作氣登上了山頂。
其它隊員都已在山頂上等候,女兒也先我幾分鐘登上來了,我們這個隊的全體隊員,一個都沒有拉下,全部登頂成功!
"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大家激動的一起唱起了《真心英雄》,此時此刻,是最能體會出歌詞中的那種感受。有的隊員相擁而泣,我也緊緊摟住女兒喉頭發哽。的確,只有經歷了近乎絕望的苦痛和最后那么一點點的堅持,才能感受到艱辛換來的成功是如此的讓人喜悅。特別讓我驕傲的是,在女兒這個年齡就能讓她經歷了這一切,這對她是一筆財富,經歷了這樣的磨礪,她的內心會變得更強大,她的意志會變得更堅韌,最重要的,是讓她明白,要成功就必須不惜揮灑汗水,要成功就必須拼盡全力的堅持,前行的路上,有什么樣的努力,就有什么樣的高度。
這個帥氣而有些靦腆的藏族協作叫恩德,剛剛二十歲,看似瘦弱,卻和別的協作一樣背著近30公斤的大包忙前跑后,此次攀登的過程中,多虧他在一路上照顧著女兒,沒有他的幫助,女兒爬上如此困難的山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山頂上短暫停留之后,我們便開始下撤。
此時天已經大亮,才看清楚我們爬上來的大坡是那么的高那么的陡。
來時隱藏在黑暗中的雪山也露出了它的崢嶸。
冰雪的下面往往隱藏著或明或暗的裂縫,下坡過程中有時候這一腳踩實了旁邊一點就是個窟窿,讓人步步驚心。
一道寬寬的冰裂縫橫亙在眼前,需要縱身一躍才能跳過去,對我們這些抬腿邁步都已經困難的人來說,真得狠下心來才能鼓足這勇氣。
隊員坐上了"雪滑梯"。
走了半天,還是在云上。
不斷的下坡再下坡,走得腿肚子打抖腳底板生疼,都不記得C3、C2營地是怎么過去的,只是機械地挪動著雙腳往前走,遙遙看到C1在望,但好像怎么走也走不到。
下午3點半左右終于到達了一號營地,一進球形大帳就一屁股坐在椅子上一動也不想動了。抬眼看到桌上放著一大鍋熬好的稀飯,才想起從凌晨一點半喝了燕麥粥以后到現在好像還沒吃過東西。多累這粥我也得喝點,掙扎著站起來找出飯盆,一口氣喝了兩碗。
喝過粥后感覺體力恢復了一些,還要趕緊整理行李重新裝包,好讓當地老鄉幫著把大件行李給背到大本營。下午4點多繼續出發, 從C1到大本營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好在終于可以脫去了笨重的高山靴和冰爪,換回自己的徒步鞋。天又開始下起了小雨,下山的路變得有些濕滑,盡管走得小心翼翼,還是摔了幾個屁墩。天色漸暗,女兒實在有些走不動了,走著走著合上眼睛好像是要睡著了,只能不斷的找個石頭坐下來緩一緩麻木的雙腿。
7點40左右,終于回到了4天前出發的地方,營地主管大表哥遠遠的迎出來,給我們遞上了西瓜和可樂,這恐怕是此生吃過的最好吃的西瓜了。
8月11日,經過一夜的休息大家都恢復了精神,離開大本營之前再在簽名墻前合個影,不僅記住幾天來同甘共苦的隊友,更要記住幾天來盡心盡職為我們默默付出的川藏隊的協作們,沒有他們專業而又負責的協助,我們無法想象能完成這次艱難的攀登,由衷的感謝仁青隊長和他帶領的陪同我們攀登的八名協作隊員,也由衷感謝在大本營和一號營地為我們提供后勤保障的楊初隊長和那里的每一個人,川藏隊確實是一只值得信賴的隊伍。
結束這次難忘的旅程,踏上回家的路。
回到北京的家中已有二十多天,斷斷續續的整理此行拍下的幾千張照片,行程中的點點滴滴又歷歷在目,感覺這樣的經歷值得用文字記述下來,于是選出其中的一些照片編輯成文,在這里分享給朋友們。
(文中部分引用的照片為協作拍攝,在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