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雪山成長記:翔龍
2017年09月06日 所屬:登山文化
《我的雪山成長記·征文》
記錄每一個有夢想和情懷的人
與山峰的相遇
作品003·《活著,不是為了安全的死去!》
原創圖文·作者 翔龍
前言
攀登,不是因為山在那里,而是因為我在這里。
無論親戚兄弟還是朋友同事都很關心我去爬山,在此表示感謝!當然也有擔心和反對的,我也能理解,我知道他們是關心我的身體和安全。但是在這個鋼筋水泥澆筑的叢林中生活就真的安全嗎?那猛如虎狼的車流,那悴不及防的高空墜物,那污濁不堪的空氣,那……
生命只有一次,地球只有一個。上天給了我一個來這世界的機會,如果我不能在有生之年去看一看這美麗的星球,不去好好親近一下這多彩的家園,那么生命之于我將失去任何意義……
我不想
活著,就是為了安全的死去?。?!
山峰篇
半脊峰小傳。
半脊峰,海拔5430米,東經102.907519, 北緯31.221169,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畢棚溝旅游風景區深處。2004年5月4日,“刃脊探險”的七位登山者首登此峰?!鞍爰狗濉睂儆诒ㄐ蜕椒?,攀登難度屬于提高級。在畢棚溝設有BC(大本營),山上分設C1(1號營地)、C2(2號營地)兩個前進營地,自C2開始至峰頂目前有R1、R2、R3、R4,4條沖頂線路。本次攀登是參加“川藏隊”組織的五一半脊峰登山活動,本季登山共五組,我在A組。
裝備篇
所帶裝備如下:
登山頭盔,遮陽帽,多功能抓絨帽。
四級防護高山眼鏡,偏光眼鏡。
速干T恤,保暖速干內衣,保暖褲,抓絨衣。
沖鋒衣,高山羽絨服。
防風防水羽絨手套,抓絨手套,戰術手套。
強光手電,頭燈,備用電池。
安全帶,牛尾,菊繩,抓結,上升器,8字環,主鎖,散鎖。
五千至六千米級高山靴,高幫徒步鞋,全卡模塊式冰爪。
運動水壺,保溫水壺。
鈦合金餐具套裝。
G1300羽絨睡袋,增溫睡袋內膽,R2.8銀搓地墊。
登山杖,行走式冰鎬。
藥品:感冒藥,退燒藥,止瀉藥,止痛藥,高反藥,云南白藥噴霧劑,黃道益擦劑,醫用膠體分散劑,無菌紗布,消毒棉,繃帶……希望以上通通用不上。指夾式血氧心率檢測儀,SPF100防曬霜,SPF50防曬唇膏。帶防曬不是為了防止被曬黑,而是為了防止被曬傷,去年有人上山不帶防曬,結果下山后被曬成豬頭,老媽都不認識他了,機場安檢硬是沒讓過,因為和身份證的照片根本就不是一個人了。
雪套,運動護膝,羊毛襪。
特勤褲,沖鋒褲。
碳素三腳架,單反相機,智能手機。
50升背包,90升馱袋,35升沖頂包,全部打包完畢準備出發。
開 篇
攀登開始!
到達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坐飛機,真的是有點忐忑哈,對于雙腳離開地面的運動和出行方式俺心里還是有些沒底的,要不是時間太緊我還是比較喜歡坐火車。
云彩上邊還起霧吶?朵朵白云像羊群。
飛機落地成都,趕往川藏隊總部。
A組隊員在川藏隊開行前說明會,未來的幾天這18名隊員將和高山協作一起去攀上那高山。
交代登山事項,一臉的凝重。
簽訂戶外保險和登山協議書。
川藏隊安排的酒店,環境還算可以,被褥有些潮,這幾天成都總在下雨的原因吧。我自己一間大床房,本以為可以睡個好覺,結果居然失眠了,一閉上眼就是那山,基本上一宿屬于閉目養神了,早晨起來精神還算不錯,不過一定要調整睡眠了。
集中裝備,準備裝車。
登車,前往BC。
自古蜀道通天塹,如今天險變通途。人類的文明改造著這個世界,但也嚴重的破壞了自然。其實對于自然我們沒有必要操心,因為自然并不需要我們人類。我們高喊著口號要保護地球,醒醒吧我們還是保護自己吧,當人類放恣到極限,地球只需輕抖臂膀就可以終結人類引以為自豪的文明。我們需要文明進步,更需要美麗的家園,如何平衡這一切也許真的很難!很難?很難……
青山綠水。
多么熟悉的名字。
這種隧道好多,短則兩三千米,長則六七千米,幾分鐘就會過一個。遇河架橋,逢山掏洞。勤勞的人民正在像耗子一樣建設著自己的家園。
路邊這種類似的遺址標志牌有很多,我不明白立這種牌子的目的是什么?是讓我們記住大自然對我們造成的傷害嗎?是為了告訴人們我們的建筑質量有多差嗎?是為了讓我們記起那些死去的人然后一陣唏噓嗎?是為了警示人們大自然慣著你你就可以盡情的嘚瑟,大自然不慣著你的時候就讓你飛灰湮滅嗎……
新汶川入口處的大禹像,曾有位偉人狂邁的喊著: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我們真的能斗得過天地嗎?有時候也許我們覺得自己戰勝了自然,其實只是那一刻大自然沒打算和我們一般見識。渺小無知的人類還是好好和大自然和平相處吧,給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一片藍天、一方凈土、一口可以呼吸的純凈空氣……
途徑汶川縣,在這里吃午飯。新汶川建設的高樓林立像花園一樣,我相信這里應該有一塊磚一片瓦是和我有關系的。多年前的五月十二日,一場災難舉國震驚,我每天看著那些讓人撕心裂肺的畫面、聽著那些讓人痛不欲生的報道。我坐在電視機前默默的流了幾天的淚,然后那個從不相信天朝慈善組織,從不信任什么紅十字會黑十字會的我,走進銀行向汶川捐出了唯一的一筆慈善捐款,我相信那筆錢會到了這里,而不是喂了狗。
路過一所中學,突然想起當年的一個報道:在地震來襲的時候,一名老師在樓房坍塌前的一刻,將五名學生護在了書桌下,自己張開雙臂趴在了書桌上。那位老師的生命永遠的定格在那個雄鷹展翅的姿態,感觸蠻深,我記得那位老師叫“譚千秋”,當時為他寫了一副挽:“譚言微中育桃李,胸襟蕩漾滌千秋?!?/span>
到達BC,天空飄著鵝毛大雪,周圍一片霧蒙蒙。
蘇拉王平,川藏隊的掌門人,國內登山屆非常有名氣的人物,他領導的登山隊十三年無事故,主要攀登五千米級至七千米級山峰。
進入BC后測一下血氧心率,血氧80、心率89,還可以吧,BC海拔三千五百米。剛到這的時候有些暈,就好像喝了一杯二鍋頭,胸口稍稍些憋悶。
川藏隊安排的晚飯真心不錯,就是四川的大米吃不慣,飯后蘇拉隊長給我們開會,講了登山注意事項,觀看既往登山影片。會后喝水、聊天,十一點睡覺。(剛進入高海拔地區,為了多呼吸新鮮空氣,不允許太早進入帳篷睡覺)
BC我們睡得帳篷,一個帳篷十個人,睡眠條件不是太好。但上了C1、C2之后,才懷念這里就是天堂啊。
喝水喝水喝水,預防高反就是喝水,隊長給我們的任務是一天最少四升水。所以以后我們在BC及各個營地做的事基本上就是聊天喝水看景色發呆。
昨天到BC的時候因為是陰天,所以看不到周圍的景色,早晨一走出帳篷……我像傻子一樣張大著嘴巴環顧著四周,請原諒我這個來自平原的孩子,除了震撼我無法表達我的心情,原來昨夜我是在這群山擁護中入眠。我頭枕大地、身披繁星、雪山懷抱……(下山后我在酒店翻看照片,回想登山的過程,重新組織這些文字的時候,我不知道怎么了竟然數次無法自抑的淚流滿面……)
今天的任務:學習登山裝備的使用、攀登的各種技術、適應海拔、喝水喝水喝水、聊天欣賞景色……
好基友一輩子……
我們的高山協作,這是一群未被世俗污染的純凈心靈,他們的眼睛清澈透明,和他們說話的時候他們總是帶著憨厚的笑。他們為你所做的事絕不是因為你付了錢,你可以感覺得到,很多時候他們對你提供的幫助是出于本性而不是利益。
蘇拉隊長給我們A組分配的領隊“阿?!?,一位藏族的壯壯的“?!?、細膩的“?!?、熱情的“?!?、憨厚的“?!?,一路指導著我們爬山,也關懷著我們的生活。
冰雪中含苞待放的杜鵑花。
大自然描繪的一幅水墨畫,請原諒我的攝影技術不精,未能很好的表達出來那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修路隊的隊員上山了,謝謝他們的辛苦工作,祝你們一切順利。有人詬病商業登山是一種保姆式攀登,我想說你花多少錢可以雇保姆把你背上山?所謂修路其實是在危險路段架設路繩,爬上去還得靠你自己。我們喜歡那山,我們渴望親近那山,但我們很多人并不具備大巖壁攀登的技術和領攀的能力,商業攀登解決了這些問題也給一部分人提供了生活來源,兩全其美的事情不好嗎?我喜歡吃炒蛋,難道我TM的還必須得學會下個蛋?
蘇拉隊長給我們講解登山裝備的使用。
阿牛領隊給我們講解上升技術和下降技術。
BC廣場上一群冒著大雪跳廣場舞的登山隊員。
B組的隊員也到大本營了。
睡覺,明日前往C1營地。由于每天大量喝水,一到晚上噓噓成了問題,一夜要起夜數次,每次都是一個煎熬。由于是男女混帳,所以不好在帳篷內解決,想著從溫暖的睡袋里爬起來,穿上衣服跑出去,思想斗爭要很久,所以在BC的兩夜睡眠也是非常不好的。
今天我們將前往C1營地,這張衛星地圖可以很直觀的看到半脊峰攀登的路線和各個營地的海拔位置。
穿戴整齊,背上背包,九點三十分A組18名隊員與9名協作離開BC開始往C1前進。今天上升海拔一千米左右,期間要穿原始森林,跨亂石灘,攀爬冰雪、泥水、亂石混合坡路,橫切崖壁,上雪線……
從BC到C1共5個休息點,這個亂石坡是第一個,也有人叫它“石?!?。
△我的協作“小三基木”。
過了亂石坡后又是連續的叢林穿越,中午到達第三個休息點,一處略平坦的小樹林,在這里我們食用路餐補充能量。在這里我們掉隊了第一名隊員“桂桂”,因為高反和體力的原因,她在這里選擇了下撤。
我的路餐:一塊壓縮餅干、四根牛肉干、兩塊巧克力、一個蘋果、一杯熱牛奶。
補充完路餐,將進入雪線,一路攀爬60度左右的冰雪、泥水、亂石混合坡路。我們一致認為這段路很危險,第一路面濕滑(自己實驗,在一塊石頭上撒上雪、澆上水再抹點兒泥就可以體驗一點點了);第二坡度大體力消耗明顯;第三身體外側就是極深的陡坡,一旦滑倒將直接回家,我說的回家是塵歸塵土歸土的意思。所以上千步邁出去要處理好每一步,這里的每一步不是輕描淡寫的每一步,而是每~一~步。只要失一足,那些步的努力都作廢了。
剛橫切過來的一處崖壁,行進方向的右側是掉下去就沒影的懸崖,左側是一塊巨石,路是從石縫里長出來的一棵樹的根,最窄的地方只可踏上一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