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楊春風 | 因為熱愛,所以攀登
2017年04月12日 所屬:登山文化
前言|preface
他,性格溫和待人有禮,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朋友;
他,懸壺濟世,醫術高明,出生受人敬仰的中醫世家;
他,熱愛登山,11座八千米,是中國民間攀登的領頭羊;
他,在三年前的初夏,一聲槍響,隨后倒下,逝去在完成夢想的途中;
他,就是楊春風。
![]()
作為中國民間登山旗幟性人物的老楊,有著對山峰真正的熱愛和執著。登山探險,它代表人類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克艱精神,也是人類文明發展不可忽略的一種精神能源。登山探險精神對自己、國家、民族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啟示作用。正是這種認知,讓楊春風致力于推動中國民間登山運動的普及與發展。
第一篇章
剎那的沖動,定格的是一生的永恒
就像他的名字一樣,他帶給人們以春天的氣息,舒適而美好。
在成為登山家以前,楊春風是一名名氣還不錯的中醫,自己開了一間診所,每天都有慕名前來的人找他醫治各種疾病。而他的人生似乎也在這樣的平淡中幸福的前進著。
1998年,楊春風聽說新疆的王鐵男登上了博格達峰,看過報道后,突然也有一種迫切的沖動,想要去登山!而就是這么一個看似簡單的決定,改變了楊春風人生原本的軌跡,成為了他生命旅途中最重要的分叉口!
【2002年博格達峰一號營地(左起:楊春風、王鐵男、陳翔)圖片取自王鐵男博客】
那時候的楊春風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什么裝備都沒有,大家湊了一些就去登山了。冬天天氣不好,線路也沒制定好,可想而知,自然是沒登成。后來,他們就改登旁邊的一座4700米的小山,登上去了,但又差一點滑墜致死。楊春風的第一次登山經歷雖說驚險萬分,但當他站在山頂上看周圍的景色,那種無法言喻的心情和美景,讓他的心在那一刻好像找到了一些什么。至此,楊春風迷上了登山。

第二篇章
如果成為登山者注定是我的宿命,那么···
“登山可能會送命,可是我還是會去”
老楊發自內心地熱愛著山峰,他說:“登山可能會送命,可是我還是會去”。就像“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對于登山,每個人心中對她的定義都有所不同。而唯一相同的就是對山的那份執著。
【2001年博格達峰一號營地,圖片取自王鐵男博客】
雪山并不能像84消毒液一樣洗滌心靈,也不能像忘情水一樣讓人忘掉煩心事。但是登山會告訴你,人生的迷人就在于過程:為了一個目標而去腳踏實地的生活。從受人敬仰的職業到以攀登為生活方式,是老楊踐行自己生命理念的選擇,一種把理想照進現實的勇敢。
【2001年冬季我們在沙漠探險(前王鐵男、后楊春風)圖片取自王鐵男博客】
楊春風對雪山的熱愛與執著,也更像是著了魔的宿命。他不善言辭,不會去拉贊助,所以,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家都拿出來,只為登一座雪山。他每年都在等待不同山峰的最佳攀登季節。而平時的他,就各種宅在家里,鍛煉自己的體能,從不敢松懈。
這就是他,一個沉默不語,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登山者。
我們看看那些海陸變遷不喜不悲的雪山,想到一百萬年前還是海底的海底,印度洋和太平洋板塊不斷擠壓,世界最年輕的高原就成為了世界之巔,便會知道大自然的奇妙是多么的無法言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山峰從來不需要我們的征服,只是她寬容的接納我們的窺視。
在發生道拉吉里峰事件后,楊春風一度陷入了迷茫當中。家人、朋友的極力勸說,不明真相的群眾圍觀喊罵。是否就此退出登山,此時的他躲回了一個人的世界,那段時間我們在成都常見沉默寡言的老楊。過后,他對這次事件也做出發聲與思考。
他說:“登山探險代表著人類一種非常重要的精神,也是人類文明發展不可忽略的一種精神能源。登山運動教會我們克服困難、團結協作、互助友愛,而這種登山探險精神對自己、國家、民族的發展都有極大的啟示作用。中國比較欠缺的就是這種精神。中國人不缺錢,關鍵是心理上的欠缺,缺乏勇敢精神。整體上我們不像外國人能把探險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敢于去嘗試冒險。中國傳統文化也不鼓勵你去冒險,打破常規做事?!?/span>
第三篇章
那么留在山峰是不是我的結局?
回家了,雪山的孩子
他是一個為山瘋狂的“瘋子”。道拉吉里山難發生的一年后,2011年5月到2012年5月的一年間,楊春風又成功登頂了5座8000米雪山,包括世界第三高峰干城章嘉峰(8586米),以及世界第十三高峰迦舒布魯姆II峰(8035米)、世界第十一高峰迦舒布魯姆I峰(8068米)、世界第十高峰安納普爾納峰(8091米)和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8516米)。其中,迦舒布魯姆II峰、迦舒布魯姆I峰是楊春風在不到20天的時間里,連續成功登頂的山峰。
2012年,他率領的K2國際登山隊登上了“14座”中難度最大的喬戈里峰(K2),成為國內第一批登頂K2的商業團隊,也是第二批登頂這座山峰的中國人。在這支名動江湖的隊伍中,與楊春風一起遇難的饒劍峰和在槍擊事件中死里逃生的張京川均名列其中。
楊春風曾說,就像運動員都有參加奧運會、世界杯的夢想一樣,登頂K2就是登山者心中的崇高夢想。

2013年6月,他開始了攀登自己第12座八千米山峰的征程,在當時乃至現在,中國民間登山界尚無人完成“攀登14座八千米雪山”,老楊很可能成為第一個實現這一宏偉目標的登山家。只是這一次,回來的不再是那個鮮活的他了···
23日,大家早早睡下,適應著高海拔的環境。大本營靜悄悄的等待著黎明的降臨。人們的美夢中似乎還上演著登頂的喜悅,誰能想到危險卻離他們越來越近。
15名身穿當地協警制服荷槍實彈的人員來到海拔4100米的南迦峰登山大本營,沖進了登山者所在的帳篷。這伙人迅速把11個登山者綁了起來,并一個個沒收了他們身上的現金和護照,甚至連過多的詢問都沒有,就開始逐一槍殺。這次襲擊,僅張京川脫險。
終是像他說的那樣,最終,楊春風還是為登山送了命,卻不是死在山上,而是恐怖分子的槍下。
雪山腳下,半夜時分,槍聲響起,夢想破碎。
消息傳回國內,人們由最初的難以置信,到悲痛接受。中國民間登山界最偉大的登山者——楊春風,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了我們。關于他的故事,我們仍舊刻在心底,不曾遺忘他和他的夢想。
楊春風之于中國民間登山,最大的推動作用在于:他摸索出了一條國人自主攀登境外雪山的道路,讓廣大民間登山愛好者對于攀登境外的8000米雪山不再是夢想,而成為了現實。而且楊春風以"核心決策者"的身份登頂K2,更是讓國內的登山愛好者不再把K2當做"野蠻巨峰"神話化,同時也贏得了國際攀登界對于中國攀登者的又一次認可。
可以說楊春風的離世真的是中國的民間登山的巨大損失。
也許有一天,中國民間終有一人會登上“14座八千米山峰”,
續寫你的夢想,完成你的心愿。
而你,在歲月流逝的長河里,慢慢褪去。
只是,你溫和的模樣,“不善言辭”的執著依舊會留在我們的腦海里。
春風十里不及你,山友依然懷念你——
老楊,天堂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