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的擁擠和登頂窗口
2017年04月12日 所屬:登山文化
又到了一年珠峰攀登季,據統計,2016年珠峰南坡攀登人員總計279人,其中印度61人;美國56人;英國26人;中國19人;澳大利亞15人;阿聯酋12人;日本10人;新西蘭7人;其他國家和地區73人。
2016年珠峰北坡共有15名中國登山者前往珠峰大本營計劃沖頂,其中10人為川藏隊老隊員,從5000米入門到6000、7000米,再到8000米世界之巔,隊員們笑稱川藏隊為“珠峰的黃埔軍?!?,一直伴隨大家勇攀高峰,在此預祝各位隊員一切順利,登頂成功!扎西德勒!
今年的北坡隊員在西藏登山學校,準備出發。
1921年至1924年間,英國共派出3支登山隊挑戰登頂但均告失敗。直到1953年5月29日上午11時,來自新西蘭的34歲登山隊員埃德蒙·希拉里才與尼泊爾向導夏爾巴人丹增·諾蓋一同登上珠峰,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登頂成功的登山隊伍。圖為1953年6月3日,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新聞發布會上,希拉里和丹增憑借著珠峰模型重現登頂路線。Getty/Keystone/Fred Ramage
隨著今年沖頂時刻的迫近,大家可能都很關心為什么珠峰一般是在5月攀登,以及沖頂日到底是如何選擇的?
2014年,川藏隊總隊長蘇拉王平在珠峰南坡考察
大陸和海洋由于熱容量不同,日照后表面溫度也會不同。冬季海洋溫度高于大陸,夏季大陸溫度高于海洋。由于熱空氣上升后冷空氣會從側面來補充,于是海洋與大陸的季節性溫度差就造成了冬季由大陸刮向海洋和夏季由海洋刮向大陸的季候風。在8000米高空,季候風無遮無攔,非常強勁,一般不適合登山。只有春秋兩季在季候風轉向時,高空才會短暫出現風力較小的幾天,而這幾天就是喜馬拉雅山的登頂窗口。
例如珠峰,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為珠峰的雨季, 強烈的東南季風造成 暴雨頻繁,云霧彌漫,冰雪肆虐無常的惡劣氣候。11月中旬到翌年2月中旬,因受強勁的西北寒流控制,氣溫可達-60°C,平均氣溫在-40°C至-50°C之間,最大風速可達90 米/秒。每年3月初至5月末,這里是風季過度至雨季的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過度至風季的秋季。在此期間,有可能出現較好的天氣,是登山的最佳季節。
而相對來講,珠峰、道拉吉里等幾座8000米山峰更適合春季攀登,而卓奧友、希夏邦馬等幾座8000米山峰更適合秋季攀登。
對于珠峰來講,具體應在什么時候登頂呢?珠峰地處中尼邊界,南面是印度大陸,印度東面是孟加拉灣。所以大致來說,當五月孟加拉灣上空大陸性冷空氣開始向北退卻時,就是珠峰登頂的日子了。由于高低壓界面的移動往往伴隨著蝸旋狀氣流形成,所以一旦孟加拉灣上空蝸旋狀氣流形成并有北移的跡象,那就是珠峰登頂的信號了。時間太早,季候風還沒停;時間太晚,季候風轉向已完成,都不適合登頂。這個時間窗口一般是幾天到十天,大部分珠峰登頂都是在這個窗口中完成的。
五月份每天累計登頂人數(原始數據來自8000ers,截至2009年底)
印度是個文明古國,農業在其歷史上占很大比重。由于農業靠天吃飯,而季候風直接影響著印度每年的降雨,所以長年來印度對季候風的知識積累非常完善。下圖就是印度發布的春季季候風退卻圖??梢钥闯鲆话銇碇v,孟加拉灣上空季候風是在五月20號左右開始退卻的,這也是為什么珠峰大部分登頂都是在這一時間窗口中完成的道理。
春季季候風退卻圖。紅線為歷年平均結果,綠線為2009年結果。2009年珠峰理想登頂窗口是5月19-23日,正是季候風開始向北退卻之際。
每年具體的時間窗口都會有前后變動,而且往往還會在5月初產生時間小窗口。雖然現在衛星監控技術的發展已大大幫助了天氣預測(事實上大部分登山領隊都是從瑞士拿天氣預報),但衛星技術只能預測風雪的到來,而對具體到來的時間和規模都有一定誤差。所以根據衛星技術及山里具體氣候作出最后判斷則是測試登山領隊水平的一塊試金石。
除了天氣因素,珠峰的擁擠成為一個大問題應該是最近十年的事情。有許多因素推動,首先是路線成熟,裝備提升和商業化使得更多的人都有興趣和能力嘗試登頂珠峰.1990年珠峰登頂的人只有72人,登頂成功率是18%;2000年登頂為145人,成功率為24%; 到了2012年,登頂達到547人,成功率為56%;到2012年為止,人類嘗試攀登珠峰的近兩萬人,真正登頂的有6,206人次。需要說明的,這包括了夏爾巴協助和多次登頂的專業教練。
其次,衛星定位和氣象預測技術使得所有登山隊伍都可以準確判斷登頂的窗口時間,大部分人都集中在幾天內登頂。第三,登山管理混亂。再有,2008年中國奧運會從珠峰取圣火活動之后,中國登山管理部門嚴格限制外籍的登山協助入境,導致多數登山隊伍選擇從尼泊爾方向登頂,使得南坡格外擁擠不堪。
2016年的珠峰攀登不同于以往,在連續兩年的自然災害:2014年珠峰尼泊爾一側的Khumbu冰川冰崩導致南坡幾乎無人登頂,北坡有6名中國隊員成功登頂;
眺望Khumbu冰川
2015年尼泊爾大地震,南北坡均無一人登頂。
地震引發的雪崩
今年,三百多名登山者躍躍欲試,其中不乏第三次出征的朋友(川藏隊老隊員“新貴”,加油?。?,這份對雪山的熱愛,對自我的挑戰,不斷激勵著前仆后繼的登山者,也吸引著世界各地登山愛好者的目光。
我們將持續關注前方動態,也祝所有珠峰的登山者Good L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