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珠峰對一個普通人來說,到底有多遠?
2017年04月06日 所屬:登山文化
大多數人對珠峰尤其是高海拔雪山并不了解,認為珠峰是世界最高峰,一定最難攀登,或者,不就是有錢嗎,只要我有錢,夏爾巴背也會給我背上去。這兩種極端傾向為每年的珠峰攀登季引來了不少圍觀和話題。然而,它們卻是信息不對稱的盲目觀點。珠峰死亡率為3.9%(截止2012年),在14座8000米雪山中位列第11位。況且還有貢嘎、梅里、玉龍雪山這些神級的存在,所以攀登珠峰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象征意義。
再說,選擇參加珠峰商業登山的(除了極個別像梅斯納爾、烏里·斯特克這樣大神級的人物,事實上都只能選擇這樣一種方式),團費自然不是小數目。登山客有向導、協作,背負很少,不開發新線路,也不會去重復另外的十幾條線路。登山客的挑戰主要是高海拔和惡劣的氣候環境,最后才是攀登技術難度問題。就算有錢,也要用身體去對抗這樣的環境,不是有錢就可以任性,其間付出的汗水往往不為人知。所以,不要嘲笑任何人。
任何事都不會如你想象那般簡單,也不會如你想象那么難。今年北坡14名隊員,其中10人是川藏隊的老隊員,我們見證了他們從5000米到6000米到7000米再到世界之巔的成長之路,這也是一條普通人通往珠峰的路途。
好了,通過從不斷的信息轟炸和與山友神交,經歷了崇拜到探討到交流的過程的你,如果堅信自己這輩子得去一次珠峰,譜寫只屬于自己的巔峰故事,那么你就要開始做一些準備了。三大基本準備因素 —— 金錢、時間、身體,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首先,需要籌集一筆數量可觀的攀登費用。目前的珠峰南北坡的兩條攀登線路,都是成熟的商業線路,南坡報價4-6萬美金,2016年珠峰北坡的報價是33萬,這筆錢你需要自給或者贊助。
珠峰十六條攀登線路
珠峰北坡攀登線路
換個角度
珠峰南坡攀登線路
其次,登一次珠峰這樣的大山,一個登山周期至少要45天,通常為60天,你得提前做好時間上的準備。
以60天為例
最后,體能的訓練即刻就可以開始,游泳和跑步兩個基本項目入手,學習如何制定科學的健身計劃。爬樓梯也是一個鍛煉心肺功能很好的方法。室內抱石和攀巖安全性、可及性良好,不妨提前體驗。結伴去周邊山野走走,徒步拉練。對自己的身體和所需技能越了解,應對困難的心理儲備能力就越強。
這些準備過程并沒有一個時間定論,因人而異。攀登珠峰之前要經歷至少三個階段(也可按山峰來劃分:5000米入門,6000--7000米提高,8000米進階):
第一階段,入門級山峰。
先從高海拔長線徒步開始,長坪溝穿越畢棚溝、珠峰東坡、岡仁波齊轉山...適應海拔,看看自己在高海拔的身體狀況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判斷自己是否適于在高海拔活動。然后,就可以選擇一個5000+的山峰攀登,可以選擇像奧太娜、四姑娘大二峰、哈巴雪山這樣入門級(不用技術裝備)雪山,和半脊峰、四姑娘三峰、那瑪峰這樣技術入門級的雪山,開啟人生的第一座雪山之旅。
第二階段,提高級山峰。
堅持長時間的有氧鍛煉,增強心肺功能,因為在高海拔攀登,本質是你血液中紅細胞的攜氧能力。接觸攀巖攀冰技巧,參加一次專業的高山技能培訓,熟悉急救和自救突發事件的處理,以及攀登技術裝備的使用。然后選擇一座需要運用這些能力的山峰體驗,如5000+的雪寶頂、6000+的玉珠峰、雀兒山、田海子山、格聶峰,你才真正能體會什么叫高海拔技術攀登。之后,就可以嘗試適應更高海拔的山峰,檢驗體能訓練成果,例如:7000+的慕士塔格峰、寧金抗沙。

你這個時候已經有了很好的冰雪技能, 繩索使用技巧,裝備上你應該在往如何輕便和精簡的道路上,更加成熟的登山心態,這個時候其實有必要看一些英文的登山書籍和強化英文聽力和簡單口語為以后進入國際登山團隊做鋪墊。順便矯正一些你攀登甚至是作為旅游者的陋習, 比如嫌重不帶救生毯,比如環保,比如抽煙。國內獲得7000米以上雪山的登山證明是攀登8000+offer的必備條件之一。
第三階段,進階八千米。
這是攀登珠峰的最后準備階段,也是升華的一年,這一年的攀登某種程度強度大于珠峰,準確的說是要拉練8000+的雪山,一般都會選擇瑪納斯魯(尼泊爾,8156米)、卓奧友(西藏,海拔8201米),特點是登山時間很長很長,訓練日都會累到崩潰。這個過程你了解了連體羽絨服里充絨量對保溫的決定因素, 明白了什么時候使用強心針急救,學會了使用氧氣瓶并如何合理的分配氧氣瓶中的氧氣。學會各種奇怪名字的藥物。學會了疏忽二字對極限登山的特殊含義。
任何星座的人都最好變成處女座加摩羯座,要細心加沉穩。誰保持射手的玩性和白羊的沖動就差不多是作死。因為在8000+極 度嚴寒和失溫的情況下,帶錯手套意味著你可能會失去手指,頭燈電池沒電,可能意味你夜間出帳篷后直接滑落,雪鏡被無意壓碎,沒準會導致雪盲的發生,上升器和八字環故障等于沒有了剎車和油門。有太多的故事關于不細心:晚上出帳篷方便,沒有安全繩就從此消失在夜幕;你為了舒服找個平的地方扎營而遠離篷區,雪崩后,別人的帳篷都結繩都連在一起,你自由落體到了BC...
再成熟一點,你需要在團隊中妥協,學會可以根據團隊狀態調整自己的狀態,學會如何變的不那么堅持自我,不那么擰巴,懂得放棄。
這樣循序漸進的攀登,即增加了高海拔適應性經驗,又平穩了攀登者的心態,這是成千上萬的登山者用生命實踐出的最安全方式,即便是登山天才也要遵循這個原則。
另外,珠峰攀登到八千米以上,即進入人們通常稱呼的“死亡區域”,在這里即便帶著氧氣罩,長時間的高海拔活動已經讓正常的大腦快歇菜,屬于平時智力水平以下的狀態,也就是說從這里到頂峰,再到安全下撤,你的所有技術動作和反應都來自平時的反復訓練、積累和慣性,并不是說按照三個階段爬上了山峰就萬事大吉,就算有夏爾巴協作,這也是全世界最危險的暴露生命的地方和時刻,所以請記得“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在準備時期內,有意識地參加專業的高山技能培訓,并熟練運用技術裝備十分重要。
至此, 你的準備時間已經結束,身體和思想上已經有了登珠峰的準備,這個時候其實要看一些負面的東西,問問自己為什么去,你如果掛了會給你的親人帶來什么傷害。同時你也認識了一大堆圈內圈外的朋友,也許有時候他們才是你一生的財富。有可能在這個準備過程你發現了自己真正想追求的東西。
最后,只強調一點,安全回家!意識第一,技術第二,裝備第三。
不同的人對于攀登珠峰可能有不同理解,有些人眼中是特種旅游項目,有些人眼中是超越自身生理心理修行,有些人眼中的炫耀工具,有些人眼中的一生的奮斗目標,有些人眼中的商業生意,有些人眼中的終身事業。西方有句話說的特別好,Don't Judge,是的,只有上帝有審判的權利,任何人的理解都不要強加于別人,無論你是否親身經歷,因為我們都不是上帝。人呢有點夢想是好的,不然跟咸魚又有什么區別。
祝各位好運,記住川藏隊的口號:
“ 心中有數才出發!”
部分圖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