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隊的故事 · 三基木:堅毅如山
2017年01月20日 所屬:登山文化
他們是山友們在雪山上最忠實可靠的攀登伙伴;
他們曾從你的身邊走過,幫你鋪設路繩、搭橋修路;
他們在營地起早貪黑、燒水做飯;
他們扛起相機為山友記錄艱辛而精彩的登山過程;
他們每年在雪線上來來回回,帶領山友向著雪山之巔前進...
去拜訪三基木隊長時,他剛從地里干完農活回來。
進了屋,阿媽拿出自家釀的青稞酒給我倒了滿滿一碗。
四川藏區多依山發展,不像西藏有山南和日喀則兩大糧倉,
所以在我們川藏隊的老家,青稞酒少而珍貴。
這樣誠懇的待客,也如三基木隊長一樣,樸實無華,真摯感人。

三基木十二年前加入川藏隊,十年前成為攀登隊長,跟隨蘇拉王平一起成長發展,
共同經歷榮辱,見證團隊的艱辛與輝煌。
在隊里話雖不多,三隊踏實勤勞的作風給山友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他是一個讓人放心的伙伴,一位值得信賴的攀登隊長。

少年時的三基木,性格內向,有些靦腆,但念書很厲害,在學校里是老師們都喜歡的學生。
1992年四年級時因學習成績優異,被選拔到黑水縣蘆花完小民族重點班讀書,
相當于我們現在重點大學的少年預科班之類的。
直到六年級畢業后,被黑水縣重點民族中學錄取。
本來這是一條知識改變命運的道路,然而上天好像有意考驗這個初出茅廬的孩子。
當時三基木的父母已經快60歲,上頭又有哥哥姐姐,困難的家境使得他們不得不做出讓三基木休學的決定。
少年三基木天天鬧著要去上學,父母便花400塊買了輛自行車給他,
這在當時算是家里一筆不小的開銷。
于是,讀書的夢就此戛然而止,如果,假如繼續上學三隊或許現在已經是一名老師或者公務員了吧。

三隊家的樓上放著一套木工工具,沒讀書后16歲的三基木學做木工。
別家新修了房子,需要木工做家具,他就會跟著師傅去到別人家,
一做就一兩個月,當時一天的工錢才4塊錢,也算學到一門手藝。
17歲買了一輛小三輪拖拉機,阿壩州內到處跑,給人拉貨。
到2004年加入川藏隊,成為一名高山向導,三隊家的條件也慢慢改善。
勤勞樸實的三隊總是默默地干活,一如他在活動中對隊員們默默的關心和照顧。

2006年,已經攀登過奧太美、慕士塔格峰,并多次協作奧太娜、四姑娘山、雀兒山攀登活動,
表現優秀的三基木榮升為川藏隊攀登隊長。
也是在這一年冬,命運再次跟這個努力的年輕人開了個玩笑。

采訪時,我不忍提,怕勾起三隊的傷心,但事情已過去十年,
在山中也算經歷過生死,經歷了大風大浪的三隊,
如今能夠比較淡然的談論妻子的去世。
他記得很清楚,那是2006年12月7號,下午六點左右。
當時三隊家修房子,需要將木料從山下用拖拉機拉上山。
山道崎嶇彎道多,木料又太長,需要特別小心的拐彎。
誰也沒料到,這天下午三隊和妻子像往常一樣拉著木料往家回,
就在轉彎的地方木料碰到旁邊的山體,突然滑落了下來,砸在妻子的頭上。
悲劇就在一瞬間發生了,雖然極力挽救,妻子終是遺憾撒手,
留下只有6歲的女兒和3歲的兒子,命運再次考驗著三隊。
那段時間,失去女主人的家里,一片混亂和凄涼, 不善表達的三隊忍受著悲傷,
再次肩負起一個家的責任,又當爹又當媽。如今,十年過去了,
女兒已經長成一個美麗的大姑娘,在鎮上讀高中。
妻子的照片被靜靜地放在三隊的錢包里,我問他為什么沒有再娶,
他說主要還是考慮到孩子,就寧愿自己辛苦點,也要把他們好好撫養成人。
經受打擊的這個家庭,當時也得到了許多親朋好友,包括山友們的幫助。
三基木隊長在川藏隊的認真負責,獲得山友們良好的口碑。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時跟過三隊的山友們聽說了這個消息,
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幫助三隊渡過難關。
許多朋友知道可以通過三隊購買藏區的特產,
蟲草、菌子、藥材什么的,都希望幫這個家庭減輕一些負擔。
聊到這兒,三隊非常感謝通過川藏隊認識的大家,從雪山上到生活中,成為肝膽相照患難與共的朋友。
在川藏隊中,我們的攀登隊長都有著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
不一定很會講一套一套的登山理論,但論實踐操作能力,每一個都是一等一的好手。
這得益于從小在山中長大的“山感”:對地形地貌、地理環境、氣候變化等的熟悉,及以此形成的近乎本能的生存優勢。
作為攀登隊長,三基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并跟著川藏隊的發展壯大,
參加了許多攀登技能的培訓,一方面提高自身的協作能力,另一方面做到越來越專業的登山服務。

07年冬,在雙橋溝,跟著新加坡登山教練林金文學習攀冰。

在雀兒山大本營,培訓急救措施,如何使用高壓氧艙等。

三隊和協作隊員們一起參加的野外高級急救培訓。

“山峰衛士”公益環?;顒?,把我們登山時遺留在雪山上的垃圾清理干凈。

只有這樣訓練有素,加上自身良好的體能,才能在山上成為一名優秀的攀登隊長。
在山友們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判斷并作出正確的抉擇,
不管用什么方法都竭力保障隊員們的安全。
三隊曾好幾次從山上把患高山癥的隊員背下山,有時甚至連夜抹黑下撤。

每次活動,作為修路隊或建營隊的協作,常常不會進入大家的視野。
他們做著大家看不見,但卻是最辛苦的工作。
真正跟原始的大自然的肉搏,在白茫茫雪地上鏟雪、踩雪,
一步步一點點鋪設路繩和搭建營地,留下了人類最初的足跡。
之后,才有我們攀登和沖頂的山友們的輝煌。

在雀兒山頂峰挖雪錐的三基木隊長。
三隊最大的心愿,就是帶著父母去拉薩朝圣,圓老人的一個愿。
今年四月份,三隊和羅隊,及從小一起長大的哥們,
三家人一起實現了這個愿望??粗麄兊暮嫌?,一種踏實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

無論生活多么艱難,只要努力不放棄,總會越來越好。
三隊的一雙老父母如今快80歲了,身體還算硬朗。
一雙兒女,紛紛長大,跟三隊簡直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三隊希望他們能用功讀書,他努力工作為兒女創造好的生活條件,不用步老爸的后塵。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小孩也是寶,所以三隊家有四寶。
祝愿老人們身體健康,祝愿孩子們快樂成長
。也祝愿,川藏隊的山友們,跟著我們的三基木隊長爬更高的山,實現更多的夢想。

【掃描二維碼,關注川藏隊公眾微信號】